◎什麼是「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是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資源,互相支援進行學習。並且利用小組的評核及組間的比賽,在團隊比賽的心理氣氛下,增加學習的成效。這種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獲得比較平等的學習機會,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由於學習的成敗就關係著團隊的榮譽,合作學習教學法的目的就是讓學習活動成為共同的合作活動,利用動機跟同儕的激勵來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因此這和傳統的老師教學所採用的獎懲和給分方法去控制學生的學習跟表現是有很大差異的。
合作學習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個人專長,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學生的認知及社會行為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不過此教學法也因為學生有太多分歧的意見導致小組無法統整意見或摩擦、學習進度落後、低成就學生低參與率和學生普遍忽視小組討論等困難。
整體來說,教師就必須在分組時多花一點心思安排,並在進行合作學習法前就給學生正確的觀念,教導他們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意見摩擦時的處理方法以及每個組員都是平等的……,諸如此類的想法,讓合作學習法能夠在班上順利的進行。但平心而論,合作學習教學法仍然是一個很適用於教學環境的教學方法,也是一個能讓學生除了學習到知識,還能進而學到人際相處技巧的教學法。
◎三種常見的「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比較:
|
STAD |
TGT |
Jigsaw Ⅱ |
|
特色簡介 |
最典型、簡單 |
寓教於樂、彈性高 |
每位小組成員都是專家 |
|
相同點 |
分組學習 |
將學生以4~6人進行異質性分組 |
另有「專家小組討論」 |
|
學習表揚 |
兼顧個人績效和團體目標,利用獎勵激發學習成效 |
|||
教師定位 |
老師僅是教學的協助者,重點在於學生從合作中學習 |
|||
相異點 |
適合科目 |
單一正確答案且明確定義的教學目標,例如數學計算、語言技巧等大多數的學科 |
平行式教材,開放性研究及較具概念性的學科,例如社會學、科學 |
|
評量方式 |
個別小考 |
小組遊戲競賽 |
個別小考 |
|
資料來源 |
老師 |
老師 |
老師、同學 |
|
適用年齡 |
國中~成人 |
國小~國中 |
國小高年級以上 |
◎教師須謹記在心:
l 合作並不等於把學生分組,圍成小圈圈學習 → 分組學習≠合作學習
l 合作並不等於讓先做完作業的學生指導其他學生 → 小老師制≠合作學習
l 合作並不等於分組進行實驗或設計活動 → 分組作業≠合作學習
l 合作不等於讓學生靠很近討論或分享教材及經驗 →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符合合作學習教學法的實例:
小至班級經營,大致公司各部門的合作、國家與企業集團的跨國合作,都是現代人類「合作」的經驗;「如何有效地合作」甚至可以視為一種專業來討論。合作在教學和學習上的應用也不例外。參看延伸閱讀一的教案分享J
◎合作學習教學法設計發想:
對於國文科來說,「寫作」常常是學生懼怕、排斥的項目之一,除了因為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之外,我認為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比較不著重在訓練學生自我表達、論述、創意發想的能力,而這些都使寫作變得窒礙難行。要改善學生對它的排斥,除了從根本去補強上述的缺失之外,「合作學習法」是增強動機的絕佳方法。
一起做,就不那麼苦了。
在領導學生「寫作」時,不應該想像「閱讀/輸入」、「書寫/輸出」兩者的必然關係;事實上,透過互相提問討論,更能彼此激發想法。對於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說,透過適當引導,如果教師一開始能夠允許他們只須好好完成小片段,再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互相梳理出脈絡、將每個人的小段落串接起來成為完整的文章,比較容易在初期引起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像是跟同伴間的遊戲,而不會因為目標太高遠而放棄甚至排斥。
◎小組報告方式之心得分享:
我們這組的合作方式是首先預習、找資料後,再一起討論出大綱,最後每個人認領一個單元回去自行完成;我是負責最後統整的部分。我感覺,這樣的工作方式允許每個人擁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所以我最後在統整的時候,看到了很多我原本在討論大綱時沒有想像過的意外收穫,補足不少盲點;但我也在想,對於小組內不是負責統整的同學來說,可能就要額外花時間參考其他組的報告,才能有這樣寶貴的經驗。
相較於我們這組討論如何上台演示,這次的合作經驗比較沒有那麼強烈激盪的感覺。
◎延伸閱讀:
1.陳曉嵐、楊佩云〈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探討幼兒合作行為之歷程〉
2.教育資源網──「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有一些反省和檢討!!)
http://www.chinesejy.com/jr/161/171/20061129128720.html
3.豆丁網──「哪些教案最符合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http://www.docin.com/p-23872381.html#documentinfo